随着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模式的普及,水体溶解氧的管理成为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制氧机。在众多增氧设备中,水产养殖制氧机以其高效、稳定的供氧能力脱颖而出。那么,这种神奇的“水下呼吸机”究竟是如何工作的?本文将深入剖析水产养殖制氧机的核心原理,揭开其高效供氧的奥秘。
水产养殖对氧气的迫切需求
在密集的养殖环境中,大量的鱼、虾、蟹等水生生物持续进行呼吸作用,迅速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制氧机。同时,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也会消耗氧气。一旦水体溶解氧低于临界值,养殖生物便会面临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易发甚至大量死亡的风险。因此,高效、稳定地提升和维持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至关重要,而制氧机正是为此而生。
制氧机的核心技术:从空气到高纯氧
水产养殖制氧机的核心任务是从空气中分离并富集氧气,以提供远高于自然空气溶解氧能力的氧源制氧机。目前,主流的水产养殖制氧机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技术原理:
1. 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制氧机,PSA)技术
PSA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氧方法制氧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固体吸附剂(如沸石分子筛)对氧气和氮气等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力在不同压力下存在差异的特性,通过加压吸附和减压解吸的循环过程,实现氧气和氮气的分离。
工作流程简述:
吸附阶段(加压): 当洁净的压缩空气进入装有吸附剂的吸附塔时,由于沸石分子筛对氮气分子的吸附能力远强于氧气分子,氮气被吸附在吸附剂的微孔中,而氧气则作为富集气体从吸附塔出口排出,得到高纯度的氧气制氧机。
解吸阶段(减压): 当吸附塔中的吸附剂吸附饱和后,通过降低吸附塔的压力,使吸附剂吸附的氮气分子脱附出来并排放掉,吸附剂得到再生,为下一轮吸附做好准备制氧机。
为了实现连续供氧,实际的PSA制氧机通常配备两个或多个吸附塔交替工作,一个塔进行吸附产氧,另一个塔进行解吸再生,循环往复,从而实现不间断的高纯度氧气输出制氧机。
2.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制氧技术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等气体分子在特定高分子膜材料中的渗透速率不同的原理来实现分离制氧机。这种膜通常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对氧气的渗透速率高于氮气。
工作流程简述:
进气阶段: 洁净的压缩空气在一定的压力下进入膜分离器制氧机。
分离阶段: 由于氧气分子比氮气分子更容易穿透膜材料,一部分氧气在压差的驱动下快速通过膜,在膜的另一侧富集形成富氧气体制氧机。而大部分氮气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气侧排出。
富氧气收集: 通过控制进气压力、流量和膜的结构等参数,可以获得一定纯度和流量的富氧气体制氧机。
相比PSA技术,膜分离制氧机的结构相对简单,启动速度快,但其制氧纯度通常略低于PSA技术,且对进气质量的要求较高制氧机。
制氧后的溶解过程:将氧气融入水中
无论采用哪种制氧技术,最终产生的富氧气体或纯氧都需要有效地溶解到养殖水体中才能被养殖生物利用制氧机。这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曝气装置: 将制氧机产生的氧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水底的曝气装置(如曝气盘、曝气管、微孔曝气器等),以细密气泡的形式释放到水中制氧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与水体充分接触,氧气溶解于水中。微孔曝气技术因其产生的气泡更小、上升速度慢、与水体接触时间长,溶解效率更高。
射流增氧: 将富氧水流高速喷射到水面或水下,增加氧气与水体的接触和混合制氧机。
直接注入: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可能会将纯氧直接注入到水流中,通过混合泵等设备加速溶解制氧机。
纯氧增氧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空气增氧方式制氧机,制氧机提供的纯氧增氧具有显著优势:
更高的溶解效率: 纯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远高于空气中的氧气,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水体溶解氧水平制氧机。
更精准的控制: 可以根据养殖需求精确控制供氧量和溶解氧水平制氧机。
更小的气泡,更高的利用率: 纯氧曝气产生的气泡更纯净,更容易被水体吸收制氧机。
减少氮气过饱和风险: 避免了传统空气曝气可能导致的氮气过饱和问题制氧机。
结语
水产养殖制氧机通过精密的物理过程,将空气中的氧气高效地分离和富集,然后通过各种溶解方式将其融入养殖水体,为水下生命提供充足的“呼吸”制氧机。理解其工作原理,有助于养殖户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制氧设备,优化养殖管理,实现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水产养殖目标,为餐桌提供更丰富的绿水产品。